展会新闻首页 > 展会资讯 > 展会新闻

为“10+3”现代农业体系赋能 用科技助推四川向农业强省迈进

来源:四川日报日期:2020-05-08

 

去年11月,成都,第六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GLAST)会场。

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院士、悉尼大学终身教授麦金托什博士在新都基地研究持久抗病育种。

位于成都新都区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

作为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在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助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进程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看来,就是要充分为“10 3”现代农业体系赋能,用科技助推四川向农业强省迈进。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去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围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战略重点布局,相继产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若干重大创新领域取得明显进展,获省部级成果奖33项,是该院近10年来获得省部级奖励最多的一年。

另一组数据,则揭示了该院工作的另一个维度:去年,该院组织各类培训210次,田间指导759次,培训人数超3万人。其中,培育基层农技人员4322人,种植大户7207人。

为推动“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强院建设,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吕火明表示:“对我们农业科研人员来说,不仅要扎在实验室,更要深入到基层,走到农户家里,走到田间地头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推进四川加快建设‘10 3’现代农业体系,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A

勇于开拓创新

推动“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强院建设

农业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水平和工作开展情况,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一个地方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正是因为深谙这一点,一直以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非常重视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推动科技发展和学科建设——去年底,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首次全院学科建设大会上,该院定下新目标:到2025年,“学科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的学科建设构架更加完善,全院学科建设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总体目标。

根据会上发布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意见》,按照巩固提升、融合优化、协同联动、分工协作、整合重组和动态调整“六大举措”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到2022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将形成农艺学、园艺学等6-8个支撑引领四川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学科群;巩固提升作物种质资源学、作物遗传与育种学等8-1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科领域;拓展培育智慧农业、基因编辑等2-4个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前沿研究方向。

推动“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强院建设,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自有底气:作为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该院是去年全国8家被科技部表扬的省级农科院之一;第三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中,有7位首席专家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占全省首席专家的40%;“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正式获批立项并建成运行,“四川省海南南繁育种工程中心”项目已通过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启动建设,“国家土壤质量雅安观测实验站”和“国家农业微生物新都观测实验站”获批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获批数量在全国省级农科院中排名前列……

不仅如此,2019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圆满完成了第六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承办工作,加强与全球五大洲39个国家56个政府部门及农业研究机构、15个国际组织的学术交流,全面展示了农科院风采,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承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将依托该院等省内科研院所,重点建设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中心、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三中心一平台”,更好服务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B

加强研发推广

用科技为“10 3”现代农业体系赋能

1月16日,在西充县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暨川粮油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会(西充)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主持选育的优质绿色高效杂交稻新品种“川康优丝苗”荣获特等奖、“川优五山”荣获一等奖,与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金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川华优320”“金卓香1号”获优质米奖。

推动10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10 3”体系——这是四川勾勒的加快实现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跨越之路。

在推动四川“10 3”现代农业体系科技赋能建设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不遗余力。2019年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科技引领示范行动,并出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方案(2019—2020年)》。

据了解,2019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川字号”特色优质新品种选育实现新突破,全院通过审定(鉴定、认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34个。其中,国家审定(登记)品种17个(水稻8个、玉米3个、油菜6个),四川省审定品种17个(水稻8个、小麦5个、玉米4个)。

让科技充分为四川现代农业发展赋能。一方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强化成果推介发布,推动最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强化集成展示,探索形成成果示范转化新机制。

数据显示,2019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全院自主创新的“四新五良”成果推广6996万亩。院长牟锦毅表示,“我们在全省建成10万亩核心科技示范基地,示范转化新品种201个、节本增效关键技术183项,周年高效生产模式近30套,探索形成‘专家 农技部门 公司 农户’等科技成果推广机制8项,以点扩面直接带动119万亩示范片,综合效益实现节本增收增效5.13亿元。”

C

深入脱贫一线

为脱贫攻坚插上科技的翅膀

去年6月下旬,吕火明率领院专家到凉山州木里县簸箕箩村、锄头湾村、列瓦村,以及乐山市马边县高山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了解当地农业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运用。为什么重点选择这两个地方?吕火明说:“这里不仅是民族地区,同时也是偏远的深度贫困地区,具有代表性,调研发现的问题也相对更为突出,具有典型性。”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种粮补贴政策有待完善、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院地合作水平还不够高……一个个现实问题,在调研中被明确出来。

突出党建引领,深化落实“农业科技进民族和贫困地区行动计划”,为脱贫攻坚插上科技的翅膀,助力全省精准脱贫攻坚。

据了解,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通过探索建立“支部引领、党员带动、能人帮扶”的“科技 支部”党建帮扶新模式,与昭觉县火普村、木里县簸箕箩村等7个贫困地区党支部开展“上党课、建基地、搞培训”共建活动,探索出“专家大院 学徒 整村推进项目”院地共建乡村振兴讲习所新模式,建成昭觉、马边、木里、蓬溪、新都乡村讲习所,今年将再完成3-5个讲习所的重点区域布局。

另据了解,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去年共组织9个批次13名专家分别赴凉山、广元、雅安等地,参加全省专家智力服务基层活动,为加快构建我省“10 3”现代农业体系贡献智慧力量。“派出6名干部赴凉山州木里县和普格县驻村帮扶,其中陈义安荣获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个人‘优秀第一书记’称号,蒋俊荣获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个人称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要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等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成果转化,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附件:

阅读次数:
0

版权所有:四川国际博览集团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6号富润国际广场邮编:610095

经营许可证编号:蜀ICP备10201201号-1管理员邮箱:webmaster@wcif.cn